1940年7月28号,天津蓟县那边的白草洼,有一队人全副武装,正飞快地在土路上奔跑,路上尘土满天飞。
烟尘四起里,这帮人身穿一模一样的日本军装,每个人都配有武器挂在腰间,骑着高大的骏马,手里还挥舞着日军的旗帜,嚣张跋扈地朝远方疾驰而去。
可谁也没想到,就在附近那山坡上,居然藏着好些双偷窥的眼睛,紧紧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呢。
当那队日本鬼子大摇大摆地穿过山沟边时,突然间,不知哪个方向“砰”地响了一枪。紧接着,子弹和手榴弹就像天上下冰雹似的,噼里啪啦地落下来。一时间,爆炸的轰隆声、人们的喊叫声、还有马匹的嘶鸣声,全都搅和在一起,乱成一锅粥,在那狭窄的山沟里回响个不停。
战斗一结束,山坡上的战士们才显露真身,嘿,没想到,他们竟是八路军的队伍。
不过,八路军指挥官望着满地横陈的尸体,心里直犯嘀咕。就在刚才,他才恍然大悟,原来自己把敌情给搞错了。这支部队压根儿不是什么伪军,而是日军的精兵强将!
那么,这位八路军头儿到底是谁呢?他咋就把敌人的情况给搞错了?还有,日军这支厉害的部队,他们到底是啥背景?
【误判敌情】
1940年7月28日,冀东军分区的领导们正聚在一块儿开大会。会议开到一半,突然,门被推开,两个人闯了进来,这一幕把屋里的人都吓了一跳。
几天前,咱们得从一次侦查行动聊起。那时候,事儿刚露头角。说起这次行动,那可是挺关键的。几天之前,大家就开始准备了,目的就是要搞清楚一些情况。行动开始前,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,因为谁都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。就这样,咱们一行人悄无声息地出发了,朝着目标地点摸去,一场紧张的侦查就此拉开序幕。
七月底的一天,冀东军分区的副头儿包森,把警卫员高大章给叫了过来。瞅着眼前这个还没长开,脸上带着点儿孩子气的高大章,包森一脸严肃地给他安排了个活儿。啥活儿呢?就是跟老练的侦查员杨泽一块儿,去蓟县城里头摸摸情况,搞侦查。
得知要去执行任务,高大章心里既忐忑又兴奋。揣着这种复杂的情绪,一大一小两个人就出发去县城了。
没过多久,装扮成“爷孙俩”的他们俩就溜达到了城门边,随便扯了几句谎话,就把守城的日本兵给糊弄过去了,轻轻松松就踏进了城里。
在县城里忙活了一整天调查,他们俩啥特别的事儿都没撞见,于是就打算打道回府。为了保险起见,在离开前,他俩还专门跑到边上的山上,又远远瞅了一眼县城,想再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没啥动静。结果这一瞅,嘿,还真瞅出不对劲来了。
蓝天白云之下,一伙穿着日本鬼子军装的人,骑着高大的骏马,旗帜飘扬,拼命地往城外跑去。最关键的是,他们直奔的方向,就是冀东那块咱们的地盘。
瞧见那场面,高大章和杨泽俩人二话不说,撒腿就往指挥部狂奔,回去报信。这时候,指挥部里头,包森正带着一帮军政干部开大会呢。冷不丁地,这俩人就猛地闯了进来,把屋里头的人都给吓了一跳。
可当他们从这俩人嘴里听到,有一队日本鬼子正往这边赶来时,脸色立马就绷紧了,会场里的氛围瞬间变得特别压抑。
在这片挺压抑的环境里,副司令包森出奇地冷静。他觉得,这帮日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日本兵,而是冒充日军的假军队,也就是伪军。
包森做出这个判断,首先是因为得到的消息说,这周围压根儿就没日本人的骑兵队伍,离这儿最近的骑兵也在200公里开外,而且最近也没啥动静。
按照高大章的说法,这支队伍就几十号人,这真的不太像日军平时的作风,他们一般都是大队人马出动。说实话,这种人数规模,倒是更像伪军的标配。
基于这种实际情况,包森做出了挺合乎逻辑的判断,但没想到事实跟他想的并不一样。
【王牌部队】
侦查员两人带回情报后,指挥部里立马热闹起来,大伙儿就到底是该攻打还是撤退这事儿,吵得不可开交。
在一片叽叽喳喳的争论里,军分区副司令包森突然冒出来一个挺大胆的想法,他觉得这支队伍啊,其实就是挂着日本旗号的假鬼子,根本不是真正的日本军队。
考虑到这种情况,包森打定主意,要给那支只有几十号人的“伪军”点颜色瞧瞧,最后,这个想法也赢得了大多数同志的支持。
接着,包森动手筹划起打仗的方案来。虽然是跟伪军打交道,但他一点都不马虎,跟指挥部里那些管军事的干部商量了一番后,他决定把战场定在白草洼这个地方。
这地方是日军前往冀东根据地的必经之路,而且特别适合作战。白草洼的地势很陡峭,它夹在两座山中间,两边都是高高的山峰,沟底则全是乱石头。这样的地形让骑兵很难施展开来,防守起来容易,攻打起来难,简直就是埋伏敌人的好地方。
挑好地方后,包森立马安排了打仗的任务,他自己也冲到了前线,直接上手带着大家打仗。
在白草洼两边的山坡上,包森带着好几百人躲在这儿,就等着敌人上门。他们手头上有消息,说敌人现在就在附近村里头歇着呢,要是再往前走,肯定会路过这儿。
不出所料,那帮“假队伍”一路抢了好几个村子后,真的就朝着白草洼那边过去了。没多久,就被八路军给盯上了。大伙儿一看敌人终于掉进陷阱,心里头那个乐呵啊,可就在这时,包森却瞅出了点儿不对劲儿。
这伙“假鬼子”人数不多,也就几十号人,但他们那股子气势和打扮,跟真正的伪军差别大了去了。特别是他们手里拿的家伙和骑的大高马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绝非普通日军或者伪军能有的装备。
上面这些情况,都在向包森说明,他们遇到的不是一支假冒的军队,更不是一般的日本兵,而是日军里的精兵强将。
说真的,包森这回可真是猜对了,他一开始以为的那帮伪军,实际上就是日军里的顶尖部队,而且这支顶尖部队还是从日军的关东军里出来的。
关东军,那是支长时间盘踞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军队。在日军里头,关东军因为装备好、打仗狠而出名,是大家公认的狠角色。他们最嚣张那会儿,连美国的军队都不敢小瞧他们,势力大得很。
通常来说,关东军的活动范围主要就在东北那块儿。不过呢,因为冀东根据地跟东北挨得近,所以关东军的小分队时不时也会跑过来捣乱。包森他们碰上的那拨人,就是关东军里的尖兵,大名鼎鼎的武岛骑兵中队。
这支队伍不光有关东军所有的那些特质,还有个特别之处,就是整个中队的战士全都是贵族家庭出来的,他们接受的都是顶级的贵族式培养,军事能力远超普通士兵,所以也被大家叫做“贵族精英部队”。
虽然我军人数上占了上风,比敌军多,但我们也得认清,关东军的武岛骑兵中队可不是吃素的。他们装备精良,军事素质过硬,这些都是我们不能轻视的。
一进白草洼,那群日军立马就觉得情况不妙。他们赶紧派了个侦察兵去前面探情况,然后自个儿也慌里慌张,这儿瞅瞅那儿看看,就是不敢再往前走。这事儿,八路军战士们和包森压根儿就没料到。
到了这个关键时刻,包森又碰到了一个躲不开、必须得解决的难题。
【最终的胜利】
虽然八路军早就设下了埋伏,但那武岛骑兵队特别狡猾,一直不肯上当,而且还派了侦察兵跑到山坡上去探路。
现在,包森和八路军战士们得做个选择,他们面前就两条道儿。一条是冲上去干一架,可这样一来,敌人肯定会被吓跑,到时候就抓不住了。
另外一条路,就是老老实实等着,心里祈祷着骑兵队的侦察兵千万别瞅见咱们,就等着他们一头栽进埋伏里。不过说实话,这希望挺渺茫的。要是真被发现了,那可就糟糕了,日军肯定会被惊动,然后趁机逃跑。
到了这紧要关头,副司令包森咬了咬牙,心里拿定了主意,得主动出手了。他猛地大喊一声:“开火!”话音未落,一颗子弹嗖的一下就飞了出去,直接把一个日本鬼子从马上给撂倒了。
随后,就像天上掉下了雨点般的手榴弹和子弹,疯狂地砸向日军。一时间,火光四溅,原本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骑兵中队,现在乱成了一锅粥,人马倒地,伤亡巨大。
碰到一般的日军,这时候肯定早就跑得没影了。但武岛骑兵队不一样,他们是精锐,所以很快就重新整理了队伍。他们一边撤退,一边还有条不紊地组织反击。
瞅见敌人想溜,指挥官包森眼疾手快,立马下令给手下,让他们带着队伍去堵住敌人的退路和去路,玩一把“瓮中捉鳖”。
八路军利用地形上的好处,迅速把敌人的退路给堵死了。那些日军一看没路可逃,知道自己完蛋了,就开始拼命地朝我军冲来。
靠着厉害的武器,日军猛攻我们,让我们部队受了不少损失。但他们怎么拼,也逃不过被打败的结局。
敌人发起猛烈反击,但我军战士毫不畏惧,拼尽全力应战,最终把日军打得溃不成军,只剩下十几个残兵败将。
但这十几个人还是不肯投降,他们找了个山洞躲进去,打算就这么藏着,熬日子,盼着大部队能来救他们。
包森瞅出了敌人的打算,立马把全部火力都集中起来,对着日军躲的山洞猛打。可山洞太挡事儿了,一直没法把敌人全干掉。眼瞅着太阳都快下山了,敌人还躲在山洞里不出来,包森心里头也开始发急了。
他卷起袖子,拿起机关枪,走到离敌人不到两百米的位置指挥打仗。在他的带动下,战士们不顾敌人的炮火,把手榴弹扔进了日军躲的山洞。砰的一声大爆炸,山洞里立刻冒出浓浓的烟。等八路军战士冲进去瞧,发现敌人全都没命了。
仗打完了,战士们动手清理战场。数一数,发现敌人尸体有七十多个。除了一个溜回去报信的,还有一个装死受伤的,剩下的敌人全被我们干掉了。那个号称“贵族之花”的关东军精锐,碰到我们英勇的部队,最后也都见了阎王。
看看咱们军队,这次战斗不光抢到了日军的轻机枪和三八大盖枪,还狠狠打击了他们的计划,让他们阴谋破产。
这场仗打赢后,真的把敌人给吓得不轻。包森这个名字,在日军里一下就传开了,很多日本兵都特别怕他,甚至拿他来发誓,说“如果我撒谎,出门就能碰上包森。”
要说一下的是,过了好几十年,日本有个老先生特意跑到中国,去祭奠已经过世的包森。这位老先生啊,就是当年那场仗里,逃回去送信的那个兵,名字叫冢越正男。
站在包森的坟墓前,冢越正男这位满头白发的老者缓缓弯下腰,毕恭毕敬地放上了花圈,还亲手写了副挽联。上联写的是“像被箭吓到的鸟儿,像从网里逃出的鱼”,下联则是“我这个本该不在人世的人,前来祭拜包森”。
回头看看,那场战争已经是老黄历了。但如今我们聊起那段往事,还是会被里面的人和事打动,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。因为他们让我们不仅仅窥见了历史的冰山一角,更让我们感受到,在国家最危险的时候,一个人能对国家和民族抱有多么深沉的热爱。
【看完八路军将日军王牌全歼的故事,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。】
参考材料:
包森这个人啊,你得去百度百科上查查。
中红网报道:盘山烈士墓园坐落在天津市蓟州区盘山地区。
3.北方网报道:抗战回忆:说说抗日英雄魏大光和包森(附图)在抗战的历史长河中,两位抗日英雄的名字熠熠生辉,他们就是魏大光和包森。魏大光,这位英勇的战士,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他不畏强敌,奋勇杀敌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。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,成为了永恒的传奇。而包森,同样是一位值得铭记的抗日英雄。在战场上,他勇往直前,与敌人殊死搏斗,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。他的存在,为抗战胜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。北方网通过这篇纪事,向我们展现了这两位英雄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。他们的名字和故事,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,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。
4.红色文化网站讲述:董连辉的英雄事迹——白草洼大战,日本关东军武岛骑兵中队被彻底消灭在白草洼那片激烈的战场上,董连辉这个名字被深深铭记。他带领队伍,勇敢地与日本关东军的武岛骑兵中队展开了殊死搏斗。那一战,打得是天昏地暗,日月无光。但董连辉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,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,硬是把这股敌人给拖住了。战斗的过程是残酷的,但董连辉他们凭借着高超的战术和英勇的斗志,一步步地将敌人逼入了绝境。最终,在这场激烈的激战中,他们成功地全歼了日本关东军的武岛骑兵中队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。这就是董连辉和他的战友们在白草洼所书写的英雄篇章,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后人传颂。
注意:文章中的人物对话都是基于历史资料和当时情境的合理想象,不能当作真实记录来看!得说明一下,这文章里头的对话,都是我根据历史资料和那会儿的情况琢磨出来的,不是真的,大家可别当真啊!里头讲的事儿,都是按照我理解的历史脉络和人物性格来编排的。对话内容呢,也是我尽力想象他们可能会说啥,但这些都只是我的猜测,不代表真的发生过。所以,看文章的时候,大伙儿就图个乐呵,别太较真。毕竟,这些都是我根据可查的历史信息,加上自己的一点儿想象,拼凑出来的故事。名字、时间这些关键信息,我可是一点儿没敢动,都是照着历史来的。但要是想研究真实的历史,还得去找专业的史书和资料,我这文章啊,也就是个茶余饭后的消遣,别太当真了!
根据平台的规定,要想成为我的铁粉,得多跟我互动才行。要是你觉得我写的东西还不错,那就点个“”吧。这样,你作为铁粉,就能立马收到我新发的文章了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